6月21日下午,工作人員對青銅器皿方罍器身進行點驗並介紹情況。
  本報記者
  郭立亮 攝
  本報記者 李國斌
  世紀之別,一朝回歸。
  湖南洽購團隊與賣家於紐約時間3月19日就皿方罍(léi)器身達成洽購協議後,國人無不盼其早日歸來。
  6月21日上午10時20分,“皿方罍”在專業運輸公司陪同護送下,抵達長沙黃花國際機場。當天下午5時40分,長沙海關機場辦事處經過查驗准予放行。這意味著皿方罍器身正式踏入國門,回到故土湖南。隨後,由專車運至省博物館倉庫,將與器蓋合璧,孤單的蓋子終於等到了失散多年的器身!
  省博又一件“鎮館之寶”,將開專館陳列
  湖南方面與“皿方罍”當時所有者在3月19日簽訂洽購協議後,先期付款300萬美元,並承諾餘款在兩個月內付清。當時,洽購團成員之一的譚國斌,隨身帶的兩張銀行卡,一張一次只能刷2000美元,另一張一次只能刷5000美元,300萬美元用了兩天刷了1200多次才付完。
  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表示,與付款一樣,國寶“皿方罍”回歸的後續工作,如保險、運輸、入關等細節,都需要一一協商,頗為繁瑣。
 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,所有工作就緒,6月21日“皿方罍”在紐約實現交接,然後乘飛機經香港,抵長沙,全程由香港美斯藝術品運輸公司承運。承運方根據器身的身高、外形,量身定做了一個裝載的貨櫃。從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運至省博物館倉庫,是專門的文物運輸車,車內有防震裝置,恆溫恆濕。
  國寶備受國人關註。陳建明表示,作為“皿方罍”最終的收藏單位,省博物館絕不辜負省委、省政府的重托,不辜負所有支持關心“皿方罍”回歸的各部門、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厚愛,將盡最大努力做好保護、研究和宣傳展示工作,把皿方罍打造成湖南又一張名片。省博物館將組織專家,做好科學保護和學術研究工作,為下一步展示宣傳夯實基礎,並調集精幹力量,策劃設計一個專題陳列展覽。
  據有關人士透露,省博物館正在改擴建,離新館落成大約還要兩年時間。這期間,由省博物館指導湖南廣播電視臺做好展示保護工作。在新館完工後,省博物館將開闢專館陳列,供公眾參觀。
  提起湖南省博物館,言必及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,尤其是乾屍“辛追夫人”。而如今,在陳建明眼中,省博物館又多了一件“鎮館之寶”。
  6家單位捐資購買,多方通力合作
  完罍歸湘的背後,離不開省委、省政府的果斷決策,離不開捐款企業的慷慨解囊,離不開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,也離不開收藏家的熱心促成,體現出湖南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歷史擔當。
  湖南著名收藏家譚國斌作為發起者,在“皿方罍”回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2013年11月,譚國斌在香港佳士得貴賓展廳之中,見到“皿方罍”再度成為拍賣品,震撼之餘,奔走相告,呼籲籌資競拍,務使器身不再流離海外。
  今年3月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,最終決定由湖南廣播電視臺、省博物館與譚國斌等人組團赴紐約,相機以恰當的身份進行洽購或競拍。與此同時,國家文物局領導高度關註,並通過渠道知會佳士得公司,望其能促成湖南方面的洽購。紐約時間3月17日,湖南廣播電視臺副台長張華立、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及譚國斌領銜的湖南洽購團一行抵達紐約,經過與賣家3天3夜的談判,最後洽購成功。
  4月21日,湖南廣播電視臺、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、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、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、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、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,在捐款簽約儀式上簽訂協議,共同出資回購“皿方罍”。省委副書記、省長杜家毫,省委常委、省委宣傳部部長許又聲,副省長李友志,省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肖雅瑜等見證簽約。
  由於“皿方罍”的回歸涉及匯款、入關等眾多具體事宜,省委宣傳部、省財政廳、省外辦、省國資委、省地稅局、省國稅局、省工商聯、省外匯管理局、長沙海關、省文化廳、省文物局、省博物館、省文化藝術基金會等通力合作,讓“皿方罍”得以順利回湘。
  湖南廣播電視臺台長呂煥斌表示,在“皿方罍”回歸湖南過程中,我們能參與光榮使命,發揮作用,感到特別自豪。
  完罍歸湘後,能否追回更多流失文物
  “皿方罍”的回歸,開創了一個新的範例,就是政府主導,社會各界積极參与,以洽購方式追迴流失文物。
  省委常委、省委宣傳部部長許又聲認為,這次洽購成功,實現皿方罍身首合一,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。一是“方罍之王”回歸後永久藏於省博物館,將更加直接生動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、厚重文化和燦爛文明,與省博物館改擴建一道成為湖南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標誌性事件。二是皿方罍器身的回歸,得益於有關方面的遠見卓識和通力合作,體現了湖南人對文化藝術的尊重、對自身歷史的珍視及對這方故土的熱愛。三是開創了一種流失文物回歸的新模式。這就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,企業積极參与,公立博物館和社會各界通力合作,以洽購方式實現文物回歸,為追回更多流失文物提供了借鑒。
  省文化廳廳長朱建綱表示,此次回購工作提示我們,以公益性博物館為發起者,政府在政策方面支持,社會各界積极參与是拓寬博物館文物來源的可行路徑。我們將以此為契機,進一步探索公立博物館文物徵集的良好機制。
 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,目前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、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,其中國家一、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。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,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7萬件。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教授朱順龍認為,“皿方罍”的回歸,源於企業家和國有文物機構精誠合作,為中國文物迴流提供了一條可供參考借鑒的道路。
  在陳建明看來,由公立博物館聯合私人藏家合力購買流失文物,將是一個新的方向,很多國家在實踐中已經這麼做了。“對流失海外的文物,凡是被掠奪的、非法走私的,都不應該出資購買,至少不能用公款購買。更多的應該採取新的模式,就是依靠社會和大眾的力量。”陳建明建議,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要通過立法保護文化遺產,同時出台稅收政策,引導企業、民間的資金追迴流失文物。  (原標題:“方罍之王”回歸故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y89wyxl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